从2亿到60亿 揭秘牛栏山掌门人宋克伟!

2019/2/18 11:40:54匿名 | 分类:白酒行业 | 浏览1149次
我来回答:

匿名

1个回答
  • 2019/2/18匿名

    2015年底牛栏山年销售额达到60亿,厂长宋克伟首次提出百亿计划,身为一家民酒品牌,牛栏山从区域逐渐走向全国,如果百亿计划成功,将对整个白酒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随着牛栏山的日渐全国化,低调内敛的厂长宋克伟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曾经他接手牛栏山的销售工作,从不到2亿到超过60亿元的销售额,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般的辉煌战绩。谈起那段辉煌,他总是轻描淡写,更多强调的是自己的学习和积累。   1988年,20出头的宋克伟刚刚大学毕业,就选择了牛栏山酒厂工作,当时他是厂里头一个本科生。谈到当时为啥选择牛栏山时宋克伟很坦然的说:“这没啥新鲜的,我是顺义本地人,来这儿工作就是图个家近。另外‘民以食为天’,谁都离不开吃,我就想着,选择这行准没错。不会倒闭,干好了没准还能有个大发展。”   宋克伟毕业于南京河海大学水电专业,初来酒厂的他被分到了动力科,负责全厂的供水电气,干的活儿跟核心业务根本沾不上边儿,虽然每天仅与厂里的几台老设备打交道,但他每天依然乐观。   只是乐观的日子没过几天,厂里迎来了一次大的危机。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原来统购统销、国家包销的日子没有了,企业不得不自己找销路。对于只顾着埋头生产的酒厂而言,被“抛弃”的感觉是无助的。停产两个月,工人放假了, “我当时真是害怕啊,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干得红红火火的,突然就一下子停下来了。”宋克伟说。   酒厂下了通知,每个酒厂的员工,都要负责去卖酒。宋克伟根本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原本酒厂好好的,说停产就停产了。望着车间里堆积成山的酒,每个人都感到迷茫,宋克伟也不例外。“那时大家都要分到几箱,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反正就是要想办法给卖出去。”在顺义的街头,宋克伟扛着酒箱,逢人就吆喝:“来瓶牛栏山二锅头?”厂子遇到困难了,有些人忍不住离开了。有没有想过离开?宋克伟还是那句话:“北京人离不开二锅头,只要有喝酒的,厂子就会挺过来的。做食品行业没错!”宋克伟依然坚定着他最初的信念。   做管理:用行动征服人心   随着市场渐渐的好转,危机解除了,酒厂的发展势头一片大好。1994年4月,一纸通知,酒厂把宋克伟调到了厂里的灌装车间,3个月后,宋克伟当上了主任。虽然灌装是生产酒的一道工序,但宋克伟也终于算是正式与酒打起了“交道”。经历过停产“风波” 的宋克伟,更加地懂得珍惜,他也在心里开始默默地盘算,一定要对得起领导的信任,自己的能量虽小,但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酒厂越来越好。然而,灌装车间的同事们却在用疑惑的眼神注视着这个新主任。“做动力的能干灌装吗?”同事们看着这个新来的小主任议论纷纷。   做管理,没经验,但宋克伟却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上任天,宋克伟在车间里面一言不发,回头走进办公室猛翻技术手册,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要是烧不好,可能会殃及自身。“我没接触过酒,咱绝不能装行家。我虽然不懂酒,但是国家不是有标准么?那我就拿标准来卡,咱按标准走,肯定就没问题。”   宋克伟在担任车间主任期间,承担起了对生产线进行机械化改造的任务——人工刷胶水变成机器操作,灌装流水线大幅度提高了灌装效率……一项项从来没尝试过的实验,都要靠宋克伟的团队来承担。此时,多年在动力科与设备打交道的经验,让宋克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踏踏实实干工作,永远不白干,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在自动生产线改装、自动打码等工装项目上,宋克伟找到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改装工作顺利完成,宋克伟也赢得了同事的尊重。   临危受命,开始卖酒生涯   到2002年,酒厂再次出现危机——销售业绩连续五年下滑,春节前夕,宋克伟突然接到通知,他荣升为酒厂的常务副厂长,主管销售工作,而当时牛栏山的年销售收入不到2亿元。接到通知的宋克伟不是高兴,而是震惊,纠结,自己从没接触过销售,担心做不好,后来经过几天考虑,他决定先试试。   春节过后,正式上任,刚开始宋克伟虽然有点“找不准方向”,但有一点,他心里是很清楚的:“不了解情况,绝不能瞎指挥。”宋克伟这样告诫自己。在主管销售的前三个月,宋克伟只看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注意到,那时的牛栏山酒厂,叫得出名的产品就只有北京醇和二锅头,口味越喝越熟悉,口感越来越老化。“你们还有没有别的酒啊?”上门取货的经销商磨破了嘴皮,但得到的答案就是两个字:没有。   产品老化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对酒行业来说,一年喝倒一个牌子,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他心里有一个概念很清楚,只有投市场“所好”来生产,才能够适应市场。宋克伟还发现,酒厂的营销环节存在很大欠缺,销售员把货发给批发商,收款、走人、万事大吉。“你知道顾客喜欢喝什么酒吗?”销售员挠挠脑袋:“这我也说不上来。”在对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对消费者心理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后,宋克伟终于“开口说话”了。   经过领导班子慎重的讨论、分析后,认为宋克伟提出的多条建议具有可行性,于是根据他的建议,牛栏山酒厂制定出了符合当时市场情况的策略:以终端销售为主,并主推清香型牛栏山二锅头和百年牛栏山二锅头两个系列产品。   做市场:创新、大胆、有恒心   为了拿下当时的北京餐饮市场,宋克伟每天早上6点开始,带着他的团队“捋”着路边的饭店,一家接一家地拜访。刚开始店主的态度不冷不热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凭借一股磨人的劲头,宋克伟的营销队伍逐渐叩开了餐饮市场,虽说当时无法和一些酒业巨头的销售量比较,但牛栏山二锅头在餐厅货柜中的位置已不会被打入“冷宫”,“高升”到了明显的位置,“牛栏山”的品牌逐渐重新被消费者所熟悉。   “干销售,拼的是业绩,可背后比的却是情意,要将心比心,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爱是相互的,只有你去真诚地面对别人,别人才能真诚地回报你。”   宋克伟深知,有了高质量的产品,如果没有合作伙伴帮你销售,企业产品销售不出去,根本谈不上发展。 “牛栏山多年来一直都在坚持着‘让经销商赚钱、帮经销商赚钱’的合作理念。”在多年的合作中,牛栏山酒厂对于大型经销商,都会派人进行销售指导,帮着对方进行市场推广,并且承担销售方的主要费用。而对于个别经销商在年底出现亏损时,酒厂也都会按照合同约定,给予额外补偿。“通过种种方式,我们最终要让经销商赚到钱。”   真心换来的是丰厚的回报,很多经销商通过与牛栏山合作赚到钱了,他们不但与牛栏山酒厂建立起了牢固的合作关系,更表示只愿意卖“牛酒”,在牛栏山酒厂外,常年排着经销商等候拉酒的车龙,“跟牛栏山合作,放心!”这是很多销售商的共识。   先做人再做事,吃亏是福   从酒厂的水电工,到如今的“营销专家”,宋克伟在牛栏山酒厂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多重身份的转换过后,他的神情更平添了一份从容淡定。他常说“先做人再做事,吃亏是福,问心无愧。”   如今的他已经升为牛栏山的厂长,实现了人生的又一大飞跃,但谦虚低调的风格仍然没有改变。正如他自己所说,与时俱进的改变是要有的,但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   “我要送比我年老的职工高高兴兴退休,也希望比我年纪小的职工能送我高高兴兴退休。”宋克伟动情地说:“我是从基层干起来的,现在作为厂长,我感到有了更多的责任感。”提高职工的待遇,给予他们更好的生活是宋克伟时刻放在心上的问题,据了解牛栏山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很强。也只有拥有归属感强的职工,企业才能实现如此长期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