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葡萄酒品鉴能力

2018/10/24 11:31:59匿名 | 分类:葡萄酒行业 | 浏览186次
我来回答:

匿名

1个回答
  • 2018/10/24匿名

    一周至少两次的酒局,协会酒商的品鉴会从不落空, 新书必买,一年少说也喝了一辆QQ第七代的钱,WSET稀里糊涂地也过了二级, 可分享起酒来,难说满意。问题出在哪里?     看看以下方法是否能让你的品鉴能力提高事半功倍。     招:恶补地理,接近“Terroir”     时下品酒都流行把“Terroir(风土)” 挂在嘴边,“地块”已然是判定葡萄酒口味的“样板间”,除了“靠高的紧,靠热的肥”这些通常意义的判断标准,我们能否跳出惯性的思维方式另批蹊径呢?和朋友说夏布利(Chablis)冷怎么说?太抽象,换个方式:夏布利北纬47度,哈尔滨北纬46度,抛开微弱的地中海气候对勃艮第的影响,冷不冷可见一斑。夏布利“溪水冰镇青苹果”的印象自然牢记于心。另外凭什么意大利的酒普遍印象是高酸且香气富饶浓重?翻翻地图,亚平宁高跟鞋半岛四面楚歌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上战无不败的悲催历史其实注定伊特鲁里亚人吃奶酪、火腿等耐贮藏适应抗战类食物的习惯,而这类食物配这样的意大利酒是如此的顺理成章。     由于地图的界缘,往往会让我们忽视一些细节: 桑赛尔(Sancerre)虽然地处卢瓦尔河产区,但这里与夏布利(Chablis)的距离远远小于接近都兰(Touraine) 武夫雷(Vouvray)的路程。同样在富含矿物质冷凉气候条件下,我们是否能在夏布利和桑赛尔的品鉴中,建立一个夏多内和长相思最 “归零”的标准呢?一来既能从这二者中找到最纯粹的葡萄品种间的区别,二来,何不以这两个典型地区的当家葡萄做为标尺建立框架,从而去度量南部甚至更多新世界的夏多内和长相思酒体渐宽渐进的品酒指数呢?     “研究葡萄酒,我的经验是先看看当地什么气候,什么民风?吃什么用什么?未必无时无刻泡在酒瓶子里。哪怕是一副油画、一篇菜谱、甚至是一张二战DVD,或许对你的葡萄酒学习都大有收获。”赵凡(WSET diploma)说。     最近,杰西丝罗宾森Jancis Robinson的《世界葡萄酒地图》升级再版, 大多数朋友只用来查阅资料,建议用纯地理的视角再从新翻翻, 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没有相匹配地理知识的人一定不能成为的品酒师。     提高葡萄酒品鉴事半功倍招——恶补地理,必要指数:★★★★★     第二招:按照框架严谨记录, 再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我们完成短短几天WSET课程后,很多朋友都会深刻体验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言之不谬。而抛去庞大纷繁的课程内容,留下最精髓的便是那张品鉴表(没办法,毕竟我们要应试)。按照里面的框架要点,逐一记录你对酒款的各项属性。而当我们拿到证书离开课堂后,是否还能像盲品考试一样对那张品鉴表一如既往的严肃认真呢?——说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诸如:不因为酒的品质不好而放弃从一而终书写记录的热忱;不因为品鉴场地人多、光线不佳而忽视一些细节;不因为一款名不见经传的旮旯酒而让你失去多走几步拿起杯子的兴趣??总之,克服状态和心理的羁绊,爱你就要“品”出来!这就是:成功=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训练。     当然每个人对于WSET框架后面都有自己个性的关注点,以下分享一下我在品鉴表外面觉得值得注意的地方:     a.不要拿起来就晃杯,寻找一次闻香和动态闻香的差距。     b.如同画画先打基线后上调子,品酒也是层层剥笋的过程:先找出香气家族,再去寻找具体香气,不要过分纠结个体香气究竟是哪个。(尤其是对待教皇新堡这类一两个小时变化充斥半个香气罗盘的酒)     c.特别关注果味、香味在舌面的集中度和消退感。     d.酸是葡萄酒的灵魂,特别关注酸的韧度和节奏感。尤其是对待某些残糖高的葡萄酒,酸往往被隐藏并忽略在厚腻、高酒精的酒体之下。     e.品鉴完成揣测采用了何种酿造工艺,运输贮藏过程是否存在问题。如果状态良好且年代渐远,再想想这支酒为什么能保存这么好?     提高葡萄酒品鉴事半功倍第二招——按照框架严谨记录, 然后再多问几个为什么。必要指数:★★★★★     第三招:带着预期去听课     谁都知道吃百家奶汲众门所长对提高品鉴大有益处,但如何听课是个学问。有的推广商虽然请知名讲师坐而论道,但讲师受雇原因更多溢美之词轻描淡写“月亮背面”不免让人心生厌倦。 又如如今三百位MW真神频频现身国内走穴,也许是真神太顾及语言的安全性,抑或是中国人对外籍大师的问题回答有主观的“与大师对话”一定要“我猜、我猜、我猜猜”的预期——片汤儿话和反问语听起来更象是在看求签结果似的模棱两可。一天下来除了混到了大师的合影签字,感觉还是意犹未尽。这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葡萄酒的课程无非是公益目的和商业目的或者二者兼有,这就需要听课的人了解课程性质、系统后带着预期去参与。如同摄影,今天明明是要拍胡同,你挂一个300定焦打鸟头自然就不对了。     说起课程,最重要的还是课程的体系。目前,国内不少朋友学习的是WSET体系,我们就以WSET来举例,这里要感谢小皮本家对前一周关于WSET生源事件连夜写的一篇长微博,参考WSET课堂呈现的:Must Know(必须懂)、Should Know(应该懂)、Could Know(可以懂)、Must not Know(不要懂)的四级认知程度分析让我对一堂葡萄酒课(无论是哪个体系的课程)的优劣评判有了很大的启发。在单位时间里,针对某一项葡萄酒课题,无论三百位真神的某一位,还是深得酒友喜爱的本土知名讲师来讲,能够做到完整交代清楚Must Know,帮学生强化Should Know,意外收获的分享一些Could Know,同时在学生意犹未尽后又对Must not Know充满一点小小的饥饿感——无论公益还是商业课程,一堂课下来要是这样我想就是物有所值的。